寮的组词
寮字的常见组词有:禪寮、麥寮鄉、賓寮、同寮、參寮、枋寮鄉、敵寮、貢寮、員寮、屬寮、朋寮、松寮、寮吏、田寮、朝寮、漁寮、寮國、劇寮、宮寮、夢撒寮丁、寮位、望寮、工寮、王寮、卿士寮、詩寮、倡寮、宫寮、下寮、娼寮、寮棚、百寮、寮房、寮舍、寮簷、外寮、綺寮、宾寮、绮寮、舊寮、寮屬、寮檐、柴寮、陪寮、班寮、寮人、寮佐、寮廓、寮庶、寮采、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、字的位置、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。
寮字相关信息
- 拼音liáo
- 部首宀
- 总笔画15画
- 统一码5BEE
- 五笔PDUI
- 仓颉JKCF
- 郑码WDKK
- 四角30906
寮liáoㄌㄧㄠˊ 小屋:茅~。茶~酒肆。 小窗。 古同“僚”,官。
含有寮的词语和解释
词语 | 拼音/解释 |
朋寮 |
朋寮 朋寮,出处汉杨修《司空荀爽述赞》,即同僚 |
庶寮 |
庶寮 庶寮,汉语词汇。 拼音:shù liáo, 释义:1、百官。2、指一般官吏。 出处《思玄赋》, |
具寮 |
见"具僚"。 |
寮屬 |
寮属 寮属 僚属;属官。《三国志·吴志·孙登传》:“ 登 待接寮属,略用布衣之礼,与 恪 、 休 、 谭 等或同舆而载,或共帐而寐。”《晋书·桓温传》:“于是过 淮 泗 ,践北境,与诸寮属登 平乘楼 ,眺瞩中原。” 唐 李频 《送鄂渚韦尚书赴镇》诗:“谁知旧寮属,攀饯泪仍流。”《明史·于谦传》:“ 顾佐 为都御史,待寮属甚严,独下 谦 ,以为才胜己也。” |
松寮 |
松寮 sōng liáo ㄙㄨㄙ ㄌㄧㄠˊ 松寮 犹松窗。《醒世恒言·卢太学诗酒傲王侯》:“水阁遥通竹坞,风轩斜透松寮。回塘曲槛,层层碧浪漾琉璃。” |
寮佐 |
寮佐 寮佐,属官。出自《晋书·杜预传》 |
寮亮 |
寮亮 寮亮 寮,通“ 嘹 ”。《敦煌曲子词·洞仙歌》:“无计恨征人,争向金风漂荡,擣衣寮亮。” |
寮寀 |
寮寀 亦作“ 寮采 ”。 1.官舍。引申为官的代称。《文选·张华答何劭诗》:“自昔同寮寀,於今比园庐。” 吕向 注:“同寮寀,同官也。” (2).指僚属或同僚。 北齐 颜之推 《颜氏家训·勉学》:“ 孝元 初出 会稽 ,精选寮寀。” 唐 杨炯 《同詹事府官寮祭郝少保文》:“府庭飒而变色,寮采惨而相惊。” 明 梅鼎祚 《昆仑奴》第一折:“那寮寀的礼不周,这子弟的心自省,也须知桑梓人恭敬,甚的是遗后见君情。” 清 黄宗羲 《赵州李公救灾记》: |
寮吏 |
寮吏 liáo lì 寮吏 属吏。 唐 薛用弱 《集异记·嘉陵江巨木》:“ 高 准式行香於 开元观 ,寮吏毕至。” 宋 欧阳修 《送荥阳魏主簿广》诗:“寮吏媿我叹,仆童恪生颜。” |
寮檐 |
寮檐 《三美缘》弹词:“新禧佳节正晴天,户户门庭换彩笺。‘四季康宁’门挞上贴,‘迎祥接福’纸窗边,也有门神来贴左,芝兰松柏插寮檐。” |
寮掾 |
寮掾 寮掾是一个汉语词语,读音是liáo yuàn,是指僚属。 |
寮宰 |
寮宰 liáo zǎi 犹僚属。 前蜀 杜光庭 《紫霞洞修造毕告谢醮词》:“伏惟洞府众圣高真仙官寮宰,鉴兹丹恳,锡以玄休。 |
窗寮 |
窗寮 窗寮是一个汉语词汇,拼音是chuāng liáo,亦作“窓寮”。窗里面的窗。亦泛指窗。 |
寮子 |
寮子 寮子,基本解释:小屋。 |
渔寮 |
渔寮 渔寮风景区名胜区位于浙江省苍南县东南部的渔寮乡境内,东临大海,南接霞关,北壤赤溪,西毗马站。总面积为18.5平方公里。景区山地自北向南走向,西北青山环抱,苍松翠绿。盛产粮食、蔬菜、水果,同时又是苍南县渔业重乡,有创汇产品10多种,其中文蛤、梭子蟹、石斑鱼等水产资源十分丰富,畅销日本和港澳地区。浅海养殖条件优越。宜人的气候,宽广的沙滩、奇异的礁石,蔚蓝的大海,天然的岛屿,构成独特的滨海景区特色。景区共有旅 |
柴寮 |
辞典解释柴寮chái liáo 积聚木柴的地方。 《六部成语注解.工部》:「柴寮,积柴之所也。」 |
寀寮 |
寀寮 cǎi liáo 寀寮 亦作“ 寀僚 ”。 官吏,官僚。 宋 范仲淹 《知府孙学士见示和终南监宫太保道怀五首因以缀篇》之三:“勤歌兰佩招逋隐,懒事尘缨逐宷僚。” 宋 苏轼 《与陈季常书》之七:“文武宷寮,常居禄位,亦如与 季常 书作戏耳。” |
私寮 |
私寮 私寮是一个汉语词语,读音是sī liáo,是指私人住的小房间。 |
剧寮 |
剧寮 剧寮是一个汉语词语,读音是jù liáo,是指重要的曹吏。 |
卿事寮 |
卿事寮 卿事寮为商、周之官署名,其主要职能就是处理四方诸侯以及夷戎部族的各种事务,地位极为重要,掌王国之政事,略如后世之“尚书台”,其长官称“卿事”,又作“卿士”或“卿史”。见于令尊、令彝铭文。 卿事寮在周王及其太师、太保之下,朝廷中最高的官职是卿士。他们经常在王的左右,青铜器铭文中简称为“三左三右”。三左是太史、太祝、太卜,三右是太宰、太宗、太士,协助 周 王执掌政务。 郭沫若 《中国史稿》第二编第三章第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