虏的组词
虏字的常见组词有:反虏、囚虏、逋虏、敌虏、轻虏、蛮虏、避虏、獯虏、剽虏、虏役、降虏、人虏、贼虏、生虏、虏、悍虏、虏略、系虏、虏、塞虏、猾虏、虏子、禽虏、强虏、虏使、虏夺、虏父、钞虏、通虏、白虏、戎虏、虏庭、虏尘、虏廷、虏官、虏酒、虏掠、掠虏、格虏、虏获、赀虏、征虏、征虏亭、杂虏、遗虏、黠虏、亡虏、亡国虏、徒虏、讨虏、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、字的位置、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。
虏字相关信息
- 拼音lǔ
- 部首虍
- 总笔画8画
- 统一码864F
- 五笔HALV|HEE
- 仓颉YPKS
- 郑码IHYM
- 四角21227
虏lǔㄌㄨˇ 俘获:~获。俘~。(a.打仗时捉住敌人;b.打仗时捉住的敌人)。
含有虏的词语和解释
词语 | 拼音/解释 |
避虏 |
避虏 bì lǔ 避虏(避虏) 犹避寇。 宋 邵博 《闻见后录》卷二六:“初,避虏入 颍阳 ,凡先世奇玩悉弃之,独负枕以行,虏势逼,亦弃於山谷中。” 宋 俞文豹 《吹剑续录》:“ 靖康 初,九祖 秀秀 避虏其中,时大雪新霁,四望林壑,如在玉山璚苑中。” |
贼虏 |
贼虏 zéi lǔ 贼虏(贼虏) 对敌寇的贬称。 汉 王符 《潜夫论·实边》:“贼虏忽然而过,未必死伤。” 北齐 魏收 《为侯景叛移梁朝文》:“盗憎主人,乃图逆节,拔本塞源,委身贼虏。” 清 唐鉴 《南征》诗之八:“贼虏善深谋,将弁甘久待。” |
通虏 |
通虏 通虏 与北方的外族勾结。 明 沈德符 《野获编·果报·现报》:“嘉靖末年,宣大总督杨顺,以媚分宜之故,诬沈鍊左道通虏,绞之於市。” 鲁迅 《二心集序言》:“宋末有所谓‘通虏’,清初又有所谓‘通海’,向来就用了这类口实,害过许多人们的。” |
亡国虏 |
亡国虏 wáng guó lǔ 亡国虏(亡国虏) 因国破而逃亡的人。 明 张凤翼 《红拂记·侠女私奔》:“我是个公门将佐,休猜做亡国虏。” |
钞虏 |
抢劫掳掠。 |
亡虏 |
亡虏 亡虏,词语,读音wáng lǔ,是指逃亡的罪人。 |
虏役 |
虏役 谓奴。役奴隶;奴仆 lǔ yì 虏役(虏役) (1).奴隶;奴仆。 汉 刘向 《列女传·邹孟轲母》:“不为窃盗,则为虏役矣。” (2).谓奴役。《后汉书·岑彭传》:“ 彭 见诸耆老,为言大 汉 哀愍 巴 蜀 久见虏役,故兴师远伐,以讨有罪,为人除害。” |
老虏 |
老虏 lǎo lǔ 老虏 詈词。犹老奴。 汉 刘向 《说苑·反质》:“ 始皇 望见 侯生 ,大怒曰:‘老虏不良,诽谤而主,乃敢复见我!’” |
黠虏 |
黠虏 黠虏是一个汉语词语,读音是xiá lǔ,指狡猾的敌人。 |
虏父 |
虏父 虏父是一个汉语词语,读音是lǔ fù ,是指古时贱视北人的称呼。 |
麤虏 |
麤虏 麤虏,拼音是cū lǔ,是一个汉语词汇,释义为粗暴鲁莽。 |
逋虏 |
逋虏 逋虏读音是bū lǔ,解释是逃寇,流寇。 |
粗虏 |
1.亦作"麄虏"。 2.粗暴鲁莽。 |
汉虏 |
汉虏 汉虏是一个汉语词语,读音是hàn lǔ,是指被俘的汉族人。 |
虏略 |
虏略 虏掠。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 秦 破 赵 ,迁 卓氏 。 卓氏 见虏略,独夫妻推辇,行诣迁处。”《汉书·韩安国传》:“ 匈奴 虏略千馀人及畜产去。”《资治通鉴·汉淮阳王更始元年》:“诸将多暴横,独 刘将军 所到不虏略,观其言语举止,非庸人也。” |
虏子 |
虏子 虏子是一个汉语词语,读音是lǔ zǐ,是指古蜀人对中原人的贬称。 |
鞑虏 |
|
虏庭 |
虏庭 虏庭亦作“ 虏廷 ”。古时对少数民族所建政权的贬称。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:“雷震虎步,并集虏廷。” 晋 刘琨 《劝进表》:“主上幽劫,复沉虏庭。”《旧唐书·张濬传》:“俾拥旄乘驿之使,囚在虏庭;勤王奉国之军,怀归本土。” 邹鲁 《山西光复》:“ 陆钟琦 既死, 清 廷派 吴禄贞 为 山西 巡抚, 山西 党人闻之喜,谋一举而倾覆虏庭。” |
雠虏 |
雠虏 雠虏是一个汉语词语,读音是chóu lǔ,是指被俘的敌人;敌寇。 |
遗虏 |
遗虏 遗虏,汉语词语,拼音是yí lǔ,释义是残敌。 |
含有虏的成语和解释
成语 | 拼音/解释 |
成则为王,败则为虏 |
旧指在争夺政权斗争中,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,称帝称王;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,被称为俘虏。含有成功者权势在手,无人敢责难,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。 |
搴旗虏将 |
搴:拔取;虏:俘获。拔取敌旗,斩杀敌将。形容勇猛善战 |
志枭逆虏 |
袅:悬头示众,引申为消灭;逆虏:敌人。指立志消灭敌人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