裴的组词
裴字的常见组词有:裴夫斯奈爾、裴高累西、裴倫、裴頠、裴矩、裴萊吉伍斯一世、裴駰、裴滿、裴行儉、輕裴、八裴、轻裴、裴岑紀功碑、裴公還帶、四裴、裴特、裴航遇雲英、裴秀、裴度、裴萊吉伍斯二世、裴荡、裴公还带、裴迪、裴生玉杵、裴生杵、裴家玉杵、裴航、裴少俊、裴松之、裴徊、裴满、裴回、裴、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、字的位置、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。
裴字相关信息
- 拼音péi
- 部首衣
- 总笔画14画
- 统一码88F4
- 五笔DJDE|HDHE
- 仓颉LYYHV
- 郑码KCSR
- 四角11732
裴péiㄆㄟˊ 姓。
含有裴的词语和解释
词语 | 拼音/解释 |
裴度 |
裴度 裴度(765年-839年4月21日),字中立,汉族,河东闻喜(今山西闻喜东北)人。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、文学家。 裴度出身河东裴氏东眷房,为唐德宗贞元五年(789年)进士。唐宪宗时累迁御史中丞。他支持宪宗削藩,因而与宰相武元衡均遇刺,武元衡遇害,裴度亦伤首。旋即代武元衡为相。后亲自出镇,督统诸将平定淮西之乱,以功封晋国公,世称“裴晋公”。此后历仕穆宗、敬宗、文宗三朝,数度出镇拜相。晚年随世俗沉浮,以求避祸,官终中 |
裴萊吉伍斯一世 |
|
裴駰 |
裴駰 裴駰,字龙驹,裴松之之子。南北朝时宋河东闻喜(今山西闻喜县)人。官至南中郎参军。博学多才,主要著作为《史记集解》。 |
裴滿 |
裴满 复姓。 金有裴满亨、裴满达、裴满后(金熙宗之皇后) 。(《中国姓氏词典》) |
裴迪 |
裴迪 (唐朝诗人)裴迪(生卒年不详),字、号均不详,唐代诗人,关中(今属陕西)人。官蜀州刺史及尚书省郎。其一生以诗文见称,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。诗人王维的好友。 |
轻裴 |
轻裴 qīng péi 轻裴 轻巧浮薄。 元 辛文房 《唐才子传·唐备》:“工古诗,多极讽刺,颇干教化,非浮艳轻裴之作。” |
裴矩 |
裴矩 裴矩(547年-627年),本名世矩,字弘大,河东闻喜(今山西闻喜)人,北魏荆州刺史裴佗之孙,北齐太子舍人裴讷之之子。隋唐时期政治家、外交家、战略家、地理学家。 裴矩出身于河东裴氏西眷房,早年历仕北齐、北周、隋朝,曾参加隋灭陈之战,并率三千敝卒定岭南,安抚突厥启民可汗,历任民部侍郎、内史侍郎、尚书左丞、吏部侍郎等职,封闻喜县公。 大业年间,裴矩仍受重用,与苏威、宇文述、裴蕴、虞世基等人一同掌握朝政。他为隋 |
裴秀 |
裴秀 裴秀(224年—271年4月3日),字季彦。河东闻喜(今山西省闻喜县)人。东汉尚书令裴茂之孙,曹魏光禄大夫裴潜之子。魏晋时期名臣,著名地图学家。 裴秀出身著名的大族“河东裴氏”,少年时便颇有名气,后被大将军曹爽辟为掾属,世袭父爵清阳亭侯,迁黄门侍郎。高平陵之变后,因是曹爽的故吏而被罢免。此后历任廷尉正、安东将军及卫将军司马,参与谋划军国之政,参与平定诸葛诞叛乱。因功转任尚书,进封鲁阳乡侯。魏元帝继位后,进爵 |
裴公還帶 |
唐朝裴度少时游香山寺,拾得三条玉带、一条犀带。他就在原地守候,最后归还给遗失的人。原来这些宝带是一妇人为营救获罪的父亲而特地向别人借来的。事见唐丁用晦《芝田录·裴度》。元关汉卿据此撰有《裴度还带》杂剧。后因以“裴公还带”为拾金不昧、济人急难的典实。 |
裴高累西 |
|
裴满 |
裴满 复姓。 金有裴满亨、裴满达、裴满后(金熙宗之皇后) 。(《中国姓氏词典》) |
裴倫 |
|
裴生杵 |
唐裴铏《传奇·裴航》载,唐长庆中,秀才裴航应试下第,游于鄂渚,舟中遇仙人樊夫人。夫人赠诗曰:“一饮琼浆百感生,玄霜捣尽见云英。蓝桥便是神仙窟,何必崎岖上玉清?”航莫解其意。后经蓝桥驿,航求浆解渴,果遇云英,艳丽惊人。航求婚,云英的祖母却提出须寻得玉杵臼捣仙药玄霜方许婚的要求。航多方奔走,求得玉杵臼,终于成婚,双双升仙。后因以“裴生杵”为典,指订婚的信物。亦作:裴家玉杵 、裴生玉杵 |
裴夫斯奈爾 |
|
裴荡 |
犹迭宕。谓性格豪迈放逸,不受拘束。 |
裴行儉 |
辞典解释裴行俭péi xíng jiǎn 人名。(西元619~682)字守约,唐闻喜人。通兵法,工草隶,兼通阴阳历术,精于人伦之鉴。为唐代名将,曾先后讨平吐蕃、突厥,封为闻喜县公,卒谥献。 |
裴航 |
裴航 裴航是唐代裴铏所作小说《传奇·裴航》的男主人公。传说裴航为唐长庆间(821-824年)秀才,一次路过蓝桥驿,遇见一织麻老妪,航渴甚求饮,妪呼女子云英捧一瓯水浆饮之,甘如玉液。航见云英姿容绝世,十分喜欢,很想娶她为妻,妪告:昨有神仙与药一刀圭,须玉杵臼捣之。欲娶云英,须以玉杵臼为聘,为捣药百日乃可。后裴航终于找到月宫中玉兔用的玉杵臼,娶了云英。婚后夫妻双双入玉峰,成仙而去。 |
裴公还带 |
唐朝裴度少时游香山寺,拾得三条玉带、一条犀带。他就在原地守候,最后归还给遗失的人。原来这些宝带是一妇人为营救获罪的父亲而特地向别人借来的。事见唐丁用晦《芝田录·裴度》。元关汉卿据此撰有《裴度还带》杂剧。后因以“裴公还带”为拾金不昧、济人急难的典实。 |
裴松之 |
裴松之 裴松之(372年-451年),字世期,汉族,河东闻喜(今山西闻喜)人,后移居江南。南朝宋著名史学家,为《三国志》作注。与儿子裴骃、曾孙裴子野被称为史学三裴。 |
裴頠 |
裴頠 裴頠(wěi)(267-300)字逸民。西晋大臣、哲学家。河东闻喜(今属山西)人。司空裴秀之子,他曾任散骑常侍、国子祭酒兼右军将军、尚书左仆射之职。裴頠反对王弼、何晏的“贵无论”,提出“崇有论。”认为万有的整体是最根本的“道”,万有不是由“无”产生的,而是“自生”的,“自生而必体有”。他还认为万物生化有其规律。从“崇有论”出发,他重视现实存在的事物,不满轻视事功的放达风气,力图论证封建等级制的合理性。裴頠的 |